请注意!重要通告

最近一直出现一些留言者滥用他人的名义发言,及使用一些人身攻击的言语。

请各位注意一下,自己发言时的言论。这里开放让各位互相交流看法及讨论。而不是让你们在这里写出人身攻击的言论。

希望各位可以注意一下,请别发表人身攻击的言论。

谢谢。

Tuesday, October 13, 2009

新院在风波后的发展结果

新院在风波后的发展结果

新院风波已快要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新院的团队经过大换血后及两季招生后,我们来探讨一下。新院的发展是持续增长还是出现下滑的形象。

首先,我们来看看招生的成绩。在新院两季的招生结果来看,新院招生是出现下滑的形象,但是潘院长在8月份毕业典礼上说到招生结果很理想。这样是否代表潘院长在说谎,还是一时忘记了总人数才随说一个数字。看起来,潘院长是想要隐瞒媒体和各界华教人士,新院招生是逐渐下滑而不是上升。

为何新院院长不敢将事实真相告诉大家,而要隐瞒大众呢?是否华社会因为新院招生不理想就给院长压力要他辞职下台吗?他没有想过他在上任前董总为他所打造的崇高印象,就因为这次的说言。华社就会想潘永忠是否是真的有能力带领新院升格大学吗?

接着,在新院一轮大换血后,招入了很多新血。在行政换新血后,行政工作有提升吗?也没见的有什么提升,反而出现反效果。让人觉得是越来越差,尤其是一些本来资格不足也招入来当任重职。这已经是一个很多的错误,这样只会让新院越来越差,而不是让新院越来越发展。

2009年还有两个月就要结束了,新的一年又即将来临了。新院也在这时候要准备明年的招生活动了,他们又会使出什么法宝和策略来让新一年的学生人数不会持续下滑呢?又怎样让那些失职的领导如何接着机会来挽回自己的饭碗呢?我们拭目以待!!

27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盲目指责,无理取闹,鸡蛋里挑骨头。

Anonymous said...

董总人事局做事太没效率,没监督工作.....


如何这么说?
因为董总晚宴在8月22日举办,每个同事都工作到晚上10点,行政部通过补假给每位同事一天,可是到今天补假单都列上这天的补假,整整要近两个月难道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能完成吗?

人事局的助理林**同事还可以得空到请假去旅行,真搞不懂人事主任如此的监督工作,太草率了吧。。。。。

Anonymous said...

董总的职员都蛮闲空的嘛!
这么爱爆自家的料!

看似和睦共处的你们
私下也这么内讧啊!
可悲哦!

Anonymous said...

如果新院真的学生人数下降,你们这班专破坏新院校誉的王八蛋才是真正祸首!!得罪你们的又不是新院学生,却要人家跟你们一起殉葬,自私!柯院长,我呸!

关心新院 said...

新院学生下降是事实。但是如果因为新院下降而是因为风波的关系,那时不是代表了潘院长没有好好的处理和想办法改善种种风波会影响到的后果吗?

新领导的能力不能很快把学生人数提高回吗?但是新领导有这样做到吗?都没有。

领导处事不当,没有全力提高学院名声。单靠高教副部长何国忠来访颁奖有用吗?

这是华社向看到的吗?

Anonymous said...

真羡慕董总有特别午茶,有好多东西吃
不过有一天看到你们吃Jagung,最后还剩一大包。

看到李岳通主任手里拿着那包Jagung和矮小的同事(听说是福乐组主席)一起拿到一辆UNSER的车放。

请问可以这么做吗?
身为一个主任,这么缺德吗?
听说不是一次这么做....
公家的东西都要拿,这么缺钱用???

Anonymous said...

经查证:是主任托买的。上面的人不清楚就不要乱讲。

Anonymous said...

我们董总福乐组有一大堆人证可以证明那个人是绝对在讲骗话。他在骗,天在看,做缺德的事是会报应在后代子孙的。

矮小同事吴伟康(董总2009年福乐组组长) said...

我做这样的事情也被同事看到呀,下次我可要小心咯!

Anonymous said...

在11月12日16:02 ,因为我泊车在图书馆隔壁的空地。就因此,一位董教总职员名为 吴伟康命令我把车泊离此地方。虽我已把车泊离此地方,但他出言再次警告,我也向他理论。他就直接过来用手指我推向我身体。我觉得这位职员非常粗暴及不礼貌,他还以不友善的语气命令我把学生证给他。我也给了他,之后他在报告上写了些什么,我也不清楚。他还态度嚣张的叫我上碧海论坛开帖。 这算是一位什么样的职员,这算是一位尽职的职员吗?我的身心深受创伤,即觉得不安。我想问在这时间16:02 是一位在职的职员自由活动的时间吗?因为他在莲花池,不懂在做什么?! 就因此事,我觉得很有可能有许多的学生也和我有一样的遭遇。我不想,下一次发生,会演变成暴力事件!

关心新院 said...

这位同学是违规停车,但不至于要受到严重指责及肢体伤害。这位吴同事所做出的行为都不是一位爱护学生及体谅学生的董总职员。

虽然这一块地是属董总的,但是也不用这么嚣张及不友善的对待学生。

目击者 said...

楼上的,同学违规停车本来就不应该,可是,该名学生并没有及时反省,反而是恐嚇他人,叫当事人不要多管闲事,回自己的岗位上工作。
请问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纵容他们,维护他们吗?新院成人成才,多元开放是开放到这种地步吗?
我们可以体谅学生,爱护学生,为什么,到回来,学生就不能这样做呢?反而是,他们还要目中无人,嚣张的态度竟然是多么惊人!
还有,这块土地不是董总的,是独大的,请读好历史再来!!

Anonymous said...

有时候喝茶谈论是自由的,但别把同事身材来开玩笑

事情是这样的,有天我去3点倒茶听到一大堆男人在谈丰满这两个字,李主任就说财务局黄*风同事最好看又吸引,真的....

我听了好像感觉性骚扰我们女同事...

Anonymous said...

上面的人胡言乱语,小心会有报应,因为我也每天大多数都有去喝茶。不要在无理取闹了,好好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吧。

Anonymous said...

因"发表赵明福被谋杀",而被警方调查的民主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今天开腔做出反击。他点名雪州总警长卡立阿布巴卡,除了办事存双重标准,更谎称他拒绝与警方合作,录取口供。

因此,他将就被谎言抹黑一事,要求律师研究应采取的行动。

"那是一大谎言,身为一州的总警长,他怎么可以说我不合作录口供。何况,我还在口供书上签了名字。"

他表示,录取口供当天,记者都有在场,有者更拍摄照片而足以作证。

他重申,要求过目报案书是他的权利。

若警方坚持逮捕他,他表示,届时要看对方是援引什么法律条文,而他将把一切交给律师处理。

Anonymous said...

一个‘永远的华教园丁’眼中——
我国华教运动的过去与未来景观

莫泰熙主讲,洪佩玲整理

1.前言
我很高兴柔佛州华校校友会联合会和柔佛州人民之友工委会的邀请,参与今晚的主题为“新纪元•董教总•华教运动”讲座会。我在讲座会之前,因为忙于协助沙巴和砂拉越一些华校进行筹款和招生的宣教活动,无法应主办单位的要求,像其他主讲人一样,事先提供讲稿全文。我只能给讲座会提供我的讲话提纲和讲话题目。谨此表示我的歉意。
我今晚的讲话题目是,“一个‘永远的华教园丁’眼中——我国华教运动的过去与未来风景观”。园丁照顾花草树木,其实就是尊重生命、呵护着生命。我一路来把自己当作一个华教园丁,哪里需要浇水,我去浇水;哪里有害虫,我去捉虫。作为华教园丁,就是要尊重及呵护我们下一代的珍贵生命。我有机会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觉得很自豪。能为下一代付出,虽然辛苦,不过值得,感到不枉此生。

2. 四个问题
我原来有个提纲,但今晚前面三名主讲人已经谈了许多。我不再重复3名主讲人已经谈论或涉及的课题,我想在有限的(30分钟)时间内,跟大家共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果董总垮下来,我们怎么办?
如果叶新田领导的董总垮下来,我们怎么办?华小、独中及新纪元学院,将何去何从?我们还能依靠什么?“叶新田领导的董总垮下来”的含义,有不同的层次:(1)有一天大家认为叶新田已经没有办法领导了,那么谁来领导?接下来的领导人将会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能力、诚信、理念及思维?潘永强博士刚才提出的“精神危机”,这个病症必须加以治疗。但是治疗“精神危机“这种病症,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就像一个心灵创伤的人要接受心理辅导,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一样;(2)精神创伤无法痊愈而趋向更加严重,也就是说,董总或明或暗,直接或间接由一个政党来掌控和支配的时候,我们将怎么办?我们现在就要做些什么准备?简言之,有一天董总这个金字招牌不再那么“光亮”的时候,我国的华教运动该何去何从?

第二个问题:这个运动究竟还存在吗?
十多年前,有一名年轻学者, 曾庆豹,銮中毕业生,曾提出:我国华教运动还存在吗?“动,还是不动?”(见曾庆豹著《华教运动,动或不动?——谈董、教总的边缘化》一文,原载于 1996年4月21日南洋商报C3页)。当时这篇文章没有引起华教人士(包括我及我周围的一些同道)应有的关注。今天,这个华教运动,是静止不动像一潭死水呢,还是还在动或“反动”了?我认为,目前我们应该严加思考、广泛讨论这个问题。刚才潘永强博士所提的这个运动的“精神危机”,也是我们应该严加思考、广泛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总体来说,我们要思考及讨论:今天我国的华教运动究竟是处在什么状况?如何让这个运动变革或发展的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第三个问题:华校及华教机构有没有变质或质变的问题?
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机构、一个运动有没有变质或质变,首先要弄清的是: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的核心价值又是什么?此外,也要深入思考:究竟董教总为什么要存在?新纪元学院为什么要存在?独中为什么要存在?华小为什么要存在?我们这些人(华教工作者)为什么要存在?

第四个问题:独中和统考的前途,令人担忧吗?
对于独中和统考的前途,我是“提心吊胆”的。

有句俗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是谁?旁观者又是谁?我曾在董总这个机构服务,可以说,我曾经是当局者,也许许多时候是“迷者”。但是,现在我是“局外人”。一个曾经是“局内人”的“局外人”,也许我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与许多“局外人”,不论是深度与广度都不太一样吧。许多人谈这个问题,评论董教总。我以为那是因为大家觉得董教总这个机构太重要了。如果没有董教总这个机构的领导,一路来坚决为推动华教运动而努力奋斗,就不会有今天的华文教育和华人社会。有人担忧,万一独中统考的水平或诚信或公信力有一天出现了问题,怎么办?我今天提出一些我所担心的问题。主办统考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学术工作。目前谁在主持研发统考的工作?谁能确保这个考试制度能与时俱进,永远维持有公信力的高水平,让独中生与全世界的中学生相比时,能展现他们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和竞争能力?要做到这一点,董教总独中工委会行政部必须拥有一批有心有力,即有奉献精神、有教育素养、有专业能力的学术团队。目前这个团队在哪里?我看不到这个团队,因此我担忧。
以下就上面四个问题,再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上个世纪50年代,新加坡、马来亚以及沙巴和砂拉越,都还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个时候,华文教育蓬勃发展,正是南洋大学(简称南大)创办时期。可是,新加坡的李光耀政权,在南大刚生出还未满周岁时,就盼望它死掉。经过李光耀政权实施改制,南洋大学被消灭以后,我们坚持在马来西亚这块土地上,继续维护华小和发展独中,继续争取建设华文高等学府。在马来西亚或东南亚华教运动都是深入民间、深得民心的。为什么呢?倒不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华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而是因为民族受到歧视和压迫,受到不公平、不合理对待。当权者一心一意要消灭华文教育,可是终究消灭不了,因为华人社会通过群众运动,团结各阶层、各党团的人民,建立一个坚固的共识:一定要办华文教育,让下一代有一片可以扎根的中华文化土壤,让子孙后代做一个有民族自信和尊严的堂堂正正的人。

7. 母语教育没有地位
从 1961年教育法令到1996年教育法令,“母语教育”根本没有地位。在60年代,当权者通过教育法令要将华文教育连根拔起。1961年教育法令取消华文中学,改制成为国民(型)中学。好在林连玉老师带领众人顶住,结果还有一些学校不改,保留为华文独中。当年也要对付华文小学。1961年教育法令 21(2),让教育部长有权随时宣布把华文小学改制成国民小学。可是这项法令无法执行,因为群众发挥了团结的力量,领导人坚守了正确原则和立场,向当权者展开不妥协的斗争。我们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会有一个新的政府,能将尊重各民族母语教育享有公平合理的生存和发展地位的条文,列入教育政策内。



9. 发展有特色的独中教育
董教总是为了发展华文教育而存在的教育团体,因此处理教育问题责无旁贷。华小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校务和教务归政府官员管理。对于华小的教育,董教总或董事会能管的不多。可是独中这一块是我们华教的重要堡垒,我们有主动权,由董事会决定办学方针。

我们通过自力更生,编课本、办考试,争取全世界几百所大专院校认可了独中的学术成绩和地位。我们这条路是用血汗闯出来的。因为独中生有出路、独中有成绩、独中受到世界各地大专院校的肯定,所以家长对独中有信心,因此让华小毕业生继续升读独中。

那么,独中要靠什么取胜别人?靠独中的特色。我们有许多特色,但还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这些特色包括强调六育并重,学生要全面发展,学生要先成人后成材等。董教总曾经用了多年的时间,考察国内国外教育,结合独中具体情况,经过各层次的讨论,于2005年发表了《独中教育改革纲领》。这份文件,三种语文(华文、英文、马来文)印制分发。2006年,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及行政部,成立了多个单位 和工作小组依《纲领》来策划与推动独中教育的改革,希望独中在未来10年、20年能培养出更多有能力走向全世界的独中生。可是在叶新田改组独中工委会学务委员会及行政部的定位与人员编制后,这份纲领性文件便束之高阁了。董总目前还有领导独中的教育改革吗?若有,它以什么具体的计划去领导?

10. 谁在领导独中教育的改革工作?
独中教育改革要靠教育人才,从2000年起独中工委会及一些独中就执行储备教育人才计划。我们认为,独中教育要依靠独中的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去总结经验。

本来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一路走来,都用心用力于创造一个产生独中校长、行政人员及教师的机制,于是有了新纪元学院的“教育系”及《独中教育改革纲领》。目前怎样了?谁在领导,谁在策划与执行这些工作?我的观察,目前没有人在领导这些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每所独中要自强不息、自力更生。我建议独中校长成立独中校长联谊会或理事会, 专门研究独中教育问题 ,研究独中校长怎样办好独中的教育。独中老师也要组织起来,研究独中的教学、交换心得、互相提升。独中董事也要组织起来,成立区域性的独中教育联盟,共同提升及发展独中。有共识、有条件的要先主动联系起来。我知道吉隆坡有3间独中有了共识,于是每个学校成立一个教师成长中心,由专人帮忙老师改进教学、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素养,希望有成绩后就可以跟其他独中分享。

董总这么多年来举办独中统考,办得严谨、有水准、与时并进、有公信力。谁在确保统考的水准?是一批有理想又有专业知识的学术人员。董教总独中工委会经过了多年辛苦的努力,凝集了一批学术人才,新纪元学院也有一批。这些学术人员有很多是自费去念教育研究所,专门研究中等教育和独中教育。他们原是准备回来董教总或新院继续为独中教育事业服务的,但是目前这批人已被打散得七零八落了,人心散了,精神也散了,所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11. 结语
华教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华小与独中仍然有很多人关心和支持着,这股力量还是很大的。我希望各个独中要下定决心,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机制,继续凝集一批有抱负、有理想的人,在各校建立一个个新的教育专业团队,不断地去发展和推广包括教育、文化、民主、人权的华教运动。这条路漫长,不易走,但值得所有有心、有理想的华教同道共同努力,一起去奋斗。

Anonymous said...

最新发展:
胡月霞被揭穿抄袭论文,更在参考资料里,故意不说明那本书,掩盖事实,存心抄袭,所以要被炒鱿鱼!

Anonymous said...

大家知道为什么做了这么久的爱凤同事会辞职??

答案就是:李岳通给她吃死猫....(课本出现问题,就推给爱凤去负责)

想当年爱凤就是李岳通收买的人,课程局有什么消息她就爆给李岳通知道最后就在行政会议发炮

想当年被莫**贬去做庶务局就怀恨在心,这个仇一定要报!!!

过后莫没做ceo,他就被推选为3人小组召集人,那时候的他抬头走路,讲话音都高3分!

还以为自己肯定做ceo ,我na!!!
不想出差的他,谁要他ceo ???(因为老婆不会驾车,没人载孩子上学)
这种的人可要吗?

当知道自己没机会做ceo时就赶快以自己还有权力时,赶快选个课程局做主任,滥用权力!!

这个人做事这么有心计,大家小心
前面对大家笑嘻嘻,后面插死你

Anonymous said...

董教总联合华教人士发起兴办“独立大学”运动
1967年教育部长佐哈里宣布,从1968年起,联盟政府将执行原定政策,出国留学生必须拥有剑桥文凭或马来西亚教育文凭,才能获得教育部批准出国深造。这样一来,直接影响华校高中毕业生到外国留学,包括到新加坡或台湾等地升学,严重打击华文独中和华教体系的生存和发展。

1968年董教总联合全国华教人士和华人社团,延续1950年代南洋华人社会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大学的精神和理念,发起兴办“独立大学”的运动。兴办独立大学的目的是,一来解决华校高中毕业生面对的深造难题,二来实现华文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的愿望。这个运动获得全国广大华人群众的支持与参与。马华公会作为一个华基政党,时任会长陈修信却大唱反调,说什么“独立大学要在马来西亚成立,简直是比铁树开花更难”、“成立拉曼学院就是马华公会对独大的答复,拉曼学院已成为事实,但独大仍然是个梦。”陈修信甚至通函马华各党员,如有被委派为独大的委员,必须一概辞卸,未遵循者可能被采取纪律行动。”陈修信等马华领导的反华教面目完全暴露无遗。

当时的马来亚劳工党中央理事会就一针见血地指出,马华公会创办高等教育学院并非基于真正维护华文教育和民族教育的立场,而是企图模糊和转移广大人民共同兴办“独立大学”的目标,以及直接破坏华教组织和华人社团所发起的兴办独立大学的运动。(见1968年7月30日《星洲日报》,载于《华文教育史料》,教总1984年出版,下册,页75)

我国华人社会为争取民办大学尽了最大努力,却因霸权统治集团执意禁止“独立大学”的创办而遭受严重打击和挫折。代表广大华社的独大有限公司在创办独大上诉案被联邦法院宣判败诉时,1982 年7月6日发表声明强调,今后还是站稳民族的立场,继续寻求各种宪制的途径,以争取实现创办高等学府的民族愿望。“独大有限公司”至今依然保留下来,意味着我国华人社会不会轻易放弃共赏“铁树开花”的美好愿望。

(四)林晃昇沿着林连玉、沈慕羽的抗争路线, 坚持发展新纪元学院
华教运动的领导组织,除了全国华校教师会总会(简称教总)之外,全国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简称董总),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前者成立于1951年而后者成立于1954年。1970 年代以前的华教运动,是由教总及其领袖为最高领导,并发挥了重大作用,不是因为教总比董总早3年诞生,而是由于下述社会背景和内在原因:
(一)当时的华校教师虽是知识份子,工作待遇菲薄,生活艰苦困难,职业毫无保障,有苦往肚里吞,可说是受压迫受歧视的一个阶层。当时甚至发生一名教师因儿女众多,贫病交加活不下去,而投水自尽,还遗书告诫子孙永不为教员,令人心酸悲痛的惨事。教师们普遍不满现实,强烈要求改善生活。这也就是林连玉决心组织华校教师以及之后成立教师会总会的行动契机和社会背景。英殖民政府旨在压制民族教育的《1952年教育法令》的出台给教总带来新的使命,教总必须领导华人社会进行长期艰苦的抗争。

(二)华校董事基本上是商人或小商人、小园主阶层,他们大都是地方社团领袖,或马华公会党要,相对于教师来说,他们的经济比较富裕,但因忙于做生意赚钱,也忙于社团活动或马华党务,这些人大部分对华教问题认识不清或缺乏了解,甚至有很多是不懂教育的。在当时的华校,“ 董事会”就像“公司”,董事就是“雇主”(老板),校长教师就是“雇员”(伙计),董教关系是有矛盾的。林连玉曾说,“没有董事会就办不起华校,有了董事会办不好华校”。在这种情况下,董事组织无法起先进和领导作用,也就不难理解。

(三)英殖民政府和联盟政府在我国实行民族压迫,特别是对民族教育的压迫,因而产生了一批具有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敢于向强权统治展开斗争的杰出人物,他们以林连玉、沈慕羽等人为代表。林连玉出身中国的一个书香世家,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并在一所现代化的集美师范接受教育,受到现代西方思潮(民主理念)的影响。他认为,华文教育的斗争是正义的,而为了华社的平等权利而战斗是责无旁贷的。他曾说,“平等的权利重于生命,不平等毋宁死。”、“我们的文化,就是我们民族灵魂;我们的教育机关,就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堡垒。”沈慕羽是在一个中国革命组织同盟会的家庭,同时也是家学渊源的教育世家生长。因此,沈慕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他接过领导棒子之后,大无畏地以马青教育主任身份,向马华所有中委和马青会议,提呈《争取华文地位及华教地位建议书》(全文载于董总出版《董总50年》,2004年12月版,页1194—1197),发扬林连玉“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搏虎头”精神,高呼“教育尚未平等,同道仍须努力”号召,大义凛然领导教总和华社继续奋斗。

林晃昇开创董总领导华教运动的新时代
从1970年代初,林晃昇(右图)接任董总主席之后,即开创董总领导华教运动的新时代。廖文辉这么阐述:独中复兴运动以后,出现了教总在华文教育的领导地位渐为董总取代的倾向。这种转变的出现,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1969年阿兹报告书》公布后,所有的华文小学校长教师成为公务员,教总虽是教师总会,但领导层多数是校长,如果称为“校长总会”实不为过,而校长向各州教育局负责,加上前述公务员的心态,对董事爱理不理,因此对官方都不敢有尖锐的针对性意见。

其二是,董事会章程规定只有董事可以筹款,独中百万元基金的筹募,就以董总为主;1973年独中复兴运动的浪潮由霹雳董联会掀起,自然以董总为领导,统筹大局。适时,林晃昇开始担任董总主席,他一共担任8届主席(1973年——1990年)时间最长,拥有历来最强的领导班子,兵强马壮。董总的声望与领导地位,在1970年代以后已凌驾教总。
其三是,教师团体及公务员,无疑是个明哲保身、保守型较强的组织,而有商业背景的董事,经济较独立, 一般上较积极进取,办事魄力较强。影响教总与董总领导地位转移,这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见廖文辉著《华校教总及其人物》教总出版一书,第六章:董教总的定位,页161)。

领导霹雳州独中复兴,发展到全国性独中复兴运动
从《1961年教育法令》到1970年的10年期间,我国独立中学遭受改制风暴的肆虐,一直在凄风苦雨之中挣扎求存。全国独中学生人数曾滑落到只剩2万余人。1969年是独中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年,当独中的最后一届毕业生离校后,由于政府废除小学升中学考试,报名就读独中人数寥寥无几,造成独中一间间关闭。仅在霹雳州,原有14间独中,5间先后停办。霹雳州华教人士认识到,若不加以挽救,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毅然在1973年掀起轰轰烈烈的霹雳州华文独中复兴运动。

此外,在1969年“5.13”事件之后,当时走马上任不久的联盟教育部长阿都拉曼雅谷宣布,到1971年1月,国民型英文小学要改用马来语授课;到1977年,国民型中学要改用马来语授课;到1982年,中学考试的唯一媒介语是马来语;到1983年,大专院校要改用马来语授课;已改制的国民型华文中学,1977年起必须经历第二次媒介语的改变。这项教育政策引起华人社会的普遍恐慌,深恐政府全面消灭华文教育,又开始把子弟送进华小和独中。这构成了华文独中复兴的又一重要原因和契机(见周聿峨著《东南亚华文教育》,第三章: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页 165)。

1973年12月16日,林晃昇领导董教总联合全国各地校友会和文化团体代表,在吉隆坡召开“发展华文独中运动大会”,通过雪州华校董联会提呈的《华文独中建议书》,并选出32人成立“发展独中工作委员会”,由林晃昇担任主席兼召集人,全力推动独中课程、统一考试、师资培训、学生升学与就业以及筹募全国独中发展基金的工作。《华文独中建议书》提出了“四大使命”与“六大总办学方针” (全文载于董总出版《董总50年》,2004年12月版,页0865—0867),是我国华教运动史上一份划时代的文献,它为发展华文独中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指导和正确的办学方针。经过全国热爱华教人士多年的刻苦奋斗,终于发展成为60所独中6万名学生的规模。

Anonymous said...

國產的獨中統考文憑實行已有12775天之久,水平傲人,毋庸贅言;英美加法澳紐日中台港新諸國名校,皆已爭先認可。惜乎遲至此時此刻,仍未得到本土國陣的一個馬來西亞,或者民聯的中道大馬所承認。

事情拖了35年,雖經《東方日報》封面報導首相納吉經在國陣最高理事會議上指示教育部研究(局部)承認獨中統考文憑,翌日教育部長慕尤丁透露,此事其實僅在研究的階段,一切還沒定案--「意味著獨中生尚無望踏入國立大學門檻」。

不論內閣最終如何定奪定案,追尋《東方》本則新聞的脈絡,我們足知緣由所在,畢竟為何:「據悉,這項獨中課題是由與會的砂拉越人聯黨主席丹斯里陳康南率先提出……。」

為何本次率先提出的是南中國海對岸的陳康南醫生,而不是半島的馬華公會總會長?一經手術解剖,恐怕大家都要把這一道好消息的由來,聯想及本年度開展在望的砂拉越州選。

但是,所謂dalam kajian之官樣文章雖把獨中地位推前一步,可是還是不及dalam pertimbangan的階段。離開法定的批示,當然還有n匹布長的距離。何況,就算承認,顯然還有密密麻麻的terms and conditions apply,自不待言。

深知官場作業的馬華總會長翁詩傑和林連玉基金會主席杜乾煥博士事後接受《東方》所詢,不約而發表有所保留的看法:「此事需謹慎進行,不宜過於樂觀。」新紀元校友會的文告甚至強調,相同的承諾曾經落空。

儘管如此,董總署理主席鄒壽漢則信心滿滿表示「有關要求政府全面承認統考文憑及協助獨中發展的文件都已通過有效管道提呈政府,而目前只是等待政府的回復,董總和華團也與有關當局洽談過此事,國陣定必加以討論」云云。

既然記憶清澈、誠信過人的鄒壽漢都這麼說了,可見從今以後不但統考文憑的前景不再「令人不安」,諸如Kensington大學的博士學位,「國陣定必加以討論」,隨後也勢必得到全面認證。一入虎年,雙喜臨門,鄒壽漢誠是華教大功臣也!

Anonymous said...

前新纪元学院中文系讲师,现在拉曼大学任职的曾维龙先生,趁林连玉基金华教节盛典之际,于2009年12月14日写了《新院风波后——华教运动转型的一点思考》刊登在最近的《独立新闻在线》上。有人浏览之后告诉我,这是“应时之作”、缺乏内涵的东西。为了弄清楚作者在写些什么的情况下,我确实花了不少功夫,反复读了多遍,甚至找来了作者2009年发表在雪华堂会刊《民心》第五月号里的《星马华人的愚公移山精神》,加以排比,仍然弄不出什么名堂。不过,作者的意图倒是极其明显的,那就是似乎是为了急于获得一张身份证明,证明自己还是一名董教总反对派的小喽啰。

可惜,两篇借题发挥的文章写法和格调雷同,看来尽管时间过了半年,作者对问题的思考并没有什么长进。

转型之名与实
“转型”,在一个时期是一个时髦的字眼,非此不足以显示使用者学问之高深,至于其人是否真正明白它的意义则是另一回事。

作者说,“阅读《南》(即《南大春秋》),审视所谓现有的华教领袖和组织,只见固步自封,缺乏动力自我转型,遑论民主开化。”作者似乎也在《新院风波后---华教运动转型的一点思考》里告诉我们,尽管有人挑动新院风波,但是也没有能够使董教总“转型”。

什么是“自我转型”,我担保他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在有些人大力推动下,董教总在80年代到90年代不是曾经尝试做过作者所讲求的“转型”吗?在游移于马华公会、民政党以及行动党之后, “华教春雷”林晃升不再作轰隆鸣,李万千、张永庆,柯嘉逊算是其中一个吧,退出了行动党又回到董总,算是“转型”不成功吧?现在曾维龙先生叫嚷要董教总转型,到底要转换到什么地方去呢?

互相矛盾的转型方案
就在不久之前,杜乾焕博士以林连玉基金主席的身份,要求 “在未来几年里,董教总必须参与各民族的广大群众一同展开的社会政治运动。它必须扮演重要角色,打造一个新的社会政治环境,致力于争取各方面的平等,更广泛和更实质的民主,加强族群间的合作,巩固国民团结。它也必须和一切其他进步力量合作,达致政权的轮替。在下届大选中,它必须努力促使更具有竞争性的两线制的出现”,“进步力量如果能够在政改运动中取得胜利,华教则还有希望;反之,华教前途将暗淡无光”。他说,“对我来说,董教总只有通过这个途径,推动更宏观的政治改革,才能在我国完成使命,实现完整的母语教育体系”。

话音未落,2010年1月6日,柯嘉逊发出了“期待大马政坛的第三势力”的号召。他说,“我们终于有了两线制。可是,大马人是否要活在这样的政治马戏团中,让国阵及民联给我们更多相同的新自由派政策吗?”
这两位曾经联合在一起,想方设法要董教总转型的人物,开出了互相矛盾的药方,试问曾维龙先生,你还能标新立异拿出什么的货色来吗?假如董教总随着你们这班人转来转去,不是要眼花缭乱、晕头转向了吗?

华教终结,近在眼睫?
于是,作者在抛出了“华教是否能够重新凝集华社各阶层的力量?新生代是否能认同今日董、教之间继续‘自我摧残’?华教运动是否可以成为我国公民社会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呢?”之后,他说,“也许答案只有一个:华教终结,或许近在眼睫!”(见《星马华人的愚公移山精神》)。问题就这么简单!而且,“山不转,人转”,曾维龙先生于是从新纪元学院转到了柯嘉逊先生嗤之以鼻的拉曼大学了。
心理学上有个简单的道理,就是心理平衡原理,不知道曾维龙先生认为华教终结了,他投到拉曼大学去了,因此就顺理成章了。这个说辞就成了他向他的旧同事解释“出走”的背景,反正“华教完蛋了”,到哪里揾食都无所谓了。以前讲过什么都不重要了。

谁造成华教“终结”的危机?
但是,曾维龙觉得这样还不够,到底是谁造成这种“终结的危机”呢?作者在《新院风波后---华教运动转型的一点思考》里提出,“最后又是谁应当承担责任,把华教运动抛离轨道,而可能走向自毁呢?”作者认为“2008年新纪元学院事件最大的破坏不在别的,也并非柯嘉逊院长的离去,而是在叶新田的领导下华教运动道德光环不在(再)”。作者有没有提出任何证据呢?没有!而且也不需要。因为只要骂别人是婊子,他自己就是贞夫节妇了。只要把叶新田标签为“华教败家子”、“华教的终结者”,谁都可以向他踹上一脚,赏他一记老拳。

曾维龙的自我暴露
但是不幸得很,曾维龙为华教运动的“定性”论述给自己刮了一记耳光。

作者不认同姚丽芳所说的“华教运动本质上是政治运动”。他说,“事实上,华教运动更应该被视为社会运动,目的在于动员华社群众参与公共决策,以及让华社觉醒他们应当享有的公民权利”。他还煞有介事地引述李万千:“强调‘语文—教育’应当是作为公民平等接受和对待的权利之一”。请原谅,我实在读不懂什么是“‘语文—教育’应当是作为公民平等接受和对待的权利之一”的呓语,我猜想作者也许要说的是,“到了80年代至90年代间,华教运动似乎成了华社民权平等运动的起点”吧。(见《星马华人的愚公移山精神》)
1986年,曾经有人把“民权” 理念引入华教运动的斗争,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人却把华教运动原来所具有理念和内涵有意或无意地引向了片面和狭隘的理解。这个历史问题确实需要深入和客观地加以探讨的。有机会我们再来谈谈。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参考我所写的《和陈成兴谈华教运——从1987年华小高职事件的联想》(独立新闻在线,2009-12-22)中所讨论过的1982年到1990年华教运动中的怪现象。

话说回来,曾维龙先生说,华教运动“目的在于动员华社群众参与公共决策,以及让华社觉醒他们应当享有的公民权利”,难道董教总不是长期地在做着“动员华社群众参与公共决策,以及让华社觉醒他们应当享有的公民权利”的工作吗?能不能提出具体例证来否认呢?不能!事实上,董教总所作的比较曾维龙先生所说的内涵还要丰富得多。《新院风波后---华教运动转型的一点思考》不过暴露了作者自己的浅薄和偏见。

Anonymous said...

董总人事局做事太没效率.....

以前添油单据不需体写上去那里或什么目的因为汽车簿都记录下去那里和目的,为何要多此一举呢???(好像怕出差同事多用汽油,有本事就一起出差啦.....从来没出差!!!)
还有增加了这项条例,又没通知同事!!!!!!!!!!!!怎样做事呀?
害到每位同事都傻傻没写,被问到都不知道...

潘主任,不要以为你是太后....
还把把办公室当着自己家,她的女儿进出自如,还知道财务局密码,大家来评一评!!!!!!!

Anonymous said...

根据学者的研究,马来亚华人最早的办学活动,到现在还有遗址可考的,要算是在槟榔屿(即今日的槟城)华人创办的五福书院(1819——1920),这所早期私塾,已成为现代马来亚华文教育的先驱。因此,我们可以说:我国华文教育发展,有文献可考的,至少有200年以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它实际上是我国的华族先辈从中国(主要是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离乡背井,移居南洋(主要是马来半岛、新加坡与婆罗洲、印尼等地)生存、发展、奋斗的产物。

14世纪中叶,已有华族先辈在马来半岛的龙牙门(新加坡)居留的记录。15世纪初中国明朝派遣郑和下南洋巡视,预伏了百年后华人大量移居的契机。至17世纪初荷兰占领时期,马六甲河口已出现华族集居的社区,三保山至今仍保留着三百多年前的明代古墓。至18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英殖民主义者占据槟榔屿(槟城)、单马锡(新加坡)和北婆罗洲,尤其是在19世纪中叶马来半岛发现丰富锡矿和橡胶种植、北婆罗洲则有金矿开采和香料种植,殖民者便大量招募劳工。其时适逢中国清末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福建、两广人民为了逃灾避难,纷纷漂洋过海,南下寻找新生活。20世纪初叶是华族先辈大规模涌入马来半岛和北婆罗洲等地的高峰期。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过持续不断移民和百多年拓荒垦殖,华族先辈已经在这些地区落地生根、繁衍生息了。
西方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为了加强和巩固他们对华人以及其他各族(主要是马来族和来自印度的淡米尔人)的统治和奴役,长期以来大事推行他们具有同化目的的英文奴化教育,并通过欺诈蒙骗、挑拨离间手段,逐渐形成马来民族恐外、仇外和排外心理。殖民统治者长期以来采取“分而治之”政策,造成各民族内部和各民族之间无法团结而四分五裂。

神州大地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一个具有悠久文化的民族,其南部福建、两广等地的同胞移居到马来半岛、新加坡和北婆罗洲地区,自然地秉承其固有的文化传统。为了反抗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奴役,华族先辈除了展开政治经济的斗争外,还坚持不懈进行文化教育工作,特别是努力开办华文学校(包括小学、中学以及高等院校),不断培养具有华族优良文化传统的下一代。

“到了1953年倡议创办南洋大学的那一年,马来半岛(包括新加坡)的人口总数计约670万,华族约300万人(约41.5%),尚多出马来族1%,其中马来亚联合邦的华族约210万,占其总人口 38.5%,新加坡殖民直辖地的华族约86万,占该岛人口总和的77%。至于北婆罗洲的沙巴在1951年时华族约7万余,占其总人口22%,而砂劳越华族在1953年约为17万,占其总人口29%”(引自雷澥编著《南大春秋》,2008年出版,页7)。

“在南洋大学创立的前夕,依官方统计,1950年马来半岛的华校共有1,319间,学生人数约22万,到1957年(马来亚)独立时增至近40万人;新加坡的华校在1950年共有287 间,学生约73,000人,至1959年自治时约计14万人;在北婆罗洲方面,砂劳越1959年统计共有246间华校,学生总数为35,100人,而沙巴的华校在1960年时已有119间,学生人数约26,400人。这样的数字实超越当时很多新兴的国家。根据学者的保守估计,华人在新加坡、马来亚两地自筹自助创办了至少2,000所华文小学,200至300所华文中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化创举,实为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葩”(引自雷澥编著《南大春秋》,2008年出版,页15)。

Anonymous said...

会务局换了新主任后....那个梁小姐就对新主任擦鞋.老板前老板后,那个声音听到都起毛!!!好心啦!!!

廖小姐被调走后,她就在会务局呼风呼雨.
首先,就把伟渝逼走。。。
第二,新来的女同事,看到这位小姐言行举止如此可怕和讲话如此有骨,做几天都跑了!!是男人看到快跑啦。。。。

第三,现在又想要逼走(一泓),又说人家欺负她。很奇怪,一泓有事请都不问她因为她讲话有骨,换我都不要问她啦。。。

第四,又和电脑局主任吵架,一个目中无人的女人!!

检讨一下自己言行举止!!!!

Anonymous said...

想当年被莫**贬去做庶务局就怀恨在心,这个仇一定要报!!!

过后莫没做ceo,他就被推选为3人小组召集人,那时候的他抬头走路,讲话音都高3分!

还以为自己肯定做ceo

请问三人小组。。。。是什么小组。。。。。三个人是谁? 谢谢。

Anonymous said...

李岳通,种伟前,潘棠莲。。。。

林纪松。。。。。

谁最奸诈?

Anonymous said...

这四个人,谁最有机会当副CEO?

可以分析吗?

d